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金州十八景,你知道哪些?

金州十八景,你知道哪些?

关键词:金州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
马岭河峡谷 ----百里画廊
   马岭河峡谷位于兴义市市区,是国家级马岭河峡谷--万峰林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三个核心景区之一。
   与一般峡谷不同,马岭河峡谷实际上是一条大地缝,是罕见的地质地貌,因此被誉为“天沟地缝”、“地裂奇观”。景区全长74.8千米、宽50-150米、深120-280米,谷底低于地面200米。马岭河峡谷是三叠纪海相地质的经典代表,以地缝嶂谷、群瀑悬挂、碳酸钙瀑布和原生态的植被形成景观特色,其中“天星画廊”景区集雄、奇、险、俊为一体。
   马岭河峡谷是中国十大漂流景点之一,适宜漂流河段50余公里,历经80多处险滩、70余处深潭、60多道湾。最为惊险刺激的是中段8.7千米的“地缝漂流”,乘坐皮筏漂流在200米深谷中,抬头只见一线天空,两岸千奇万状的悬崖目不暇接。
   1998年4月中国首届国际激流皮划艇漂流赛在此举办。2005年11月26日,中国奥委会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激流皮划艇第一次全国公开选拔赛在马岭河峡谷举行,并在马岭河峡谷公园举行了“中国国家激流皮划艇训练基地运动员公寓奠基仪式”。

万峰林 ----西南形胜
   万峰林是国家级马岭河峡谷--万峰林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三个核心景区之一。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次到黔西南考察,称万峰林“磅礴数千里,为西南形胜”。
   万峰林,从海拔2000多米的七捧高原边沿向海拔700多米的万峰湖北岸、黄泥河东岸成扇形展开,逶迤连绵至安龙、贞丰等地。西北高,东南低,向万峰湖、黄泥河倾斜。上线以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寒土山为界,下线至海拔800米左右的亚热带红壤土山,长200多公里,宽30-50公里,形成一个环形山带。
   根据峰林的形态,分为列阵峰林、宝剑峰林、群龙峰林、罗汉峰林、叠帽峰林等五大类型。每一类都各具特色,既独立成型,又与其他类型的峰林相辅相成,尤其是郁郁葱葱的锥状峰林和基座相连的峰林构成的峰丛,使得万峰林成为国内面积最大、最具典型性的峰林,组成罕见的喀斯特景观。
   距今大约3.6亿年前,兴义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。大约2.8亿年前的石炭纪开始形成陆地,又历经燕山、印支、喜马拉雅等多次造山运动,地壳不断上升,出现山峰,经烈日烘烤和雨水的冲刷,含有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的物质不断浸蚀,使石灰岩裂缝、孔隙加深,成为洼地、河流、溶洞、峰林、地下河、漏斗、天坑、峡谷、地缝、钟乳石、堆积岩、石峰、石笋、龙潭、温泉、湖泊等奇观。国际风景名家孙筱祥在兴义考察时评价,“发育最完善最完美的峰丛峰林和石林是兴义万峰林、兴义泥凼石林和云南路南石林”。

 


  万峰湖 ----湖光叠翠
   万峰湖是国家级马岭河峡谷--万峰林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三个核心景区之一。湖区因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一级电站而形成,并由于北倚兴义万峰林、处在万峰丛峦之中而得名。该湖于1998年底形成,海拔778米,主航线长达144千米,湖面面积176平方千米,相当于2.7个昆明滇池、3.2个大理洱海、17个贵州清镇红枫湖、176个杭州西湖,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。万峰湖蓄水量108亿立方米,内有30多个全岛,58个半岛,82个港湾,其中有40多个深港湾,12个内湖,形成山中有水、水中有山的奇特景观。万峰湖烟波浩渺,丛峦叠嶂,湖光山色美不胜收,早、中、晚景致各异,有一日三景的美誉。景区内有投资上百亿、为“西电东送”电源地之一的天生桥水电站。气势雄伟的水电站拦河高坝长1200米、高200米,为“亚洲第一高坝”。万峰湖集峡谷,山峦、湖水、森林于一体,集航运、游船、漂流、垂钓于一湖,为上佳的休闲、度假、垂钓场所。湖上常年云集着来自北京、上海和附近省区以及省内各地的钓鱼爱好者。湖畔还星罗棋布地点缀着朴实别致的布依村寨,古树参天、民风古朴。

 


  奇香园 ----幽谷奇香
  奇香园位于位于兴义市市区,万峰林北面。此园以优美的生态环境而著称,绿化覆盖率达67%,是“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”,获国家AA级生态园工业区的称号。
   纳灰河谷和花木是奇香园的两大看点。
   纳灰河畔聚集着奇香园内著名的景点,沿岸有奇香楼、糊涂桥、不愧天、龙潭瀑布、钓鱼亭、通灵阁、红梅坝、松林桥、盼雨亭、千亩葡萄园、果园、林园等16处景点。纳灰河边,流水潺潺,小鸟啾啾,汀渚葱茏,弱柳扶疏。沿河赏玩,芳草引路,栈道通幽,两岸绝壁飞瀑高挂,像珠帘、似玉练,其声如素琴雅奏;放眼河道,小坝如锁,水平似镜,小舟轻漾,鱼戏浅底;若是晨睛日出,朝阳映波,烟霞万状,诗情诗意随景而生,令人赏心悦目,使人顿生“桃花流水窅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”的感慨。
   奇香园占地6000亩,除了园内少数的办公、厂房等必须建筑外,全部为绿化带。园内种植的葡萄、桃、李、梨、柿、板栗、柑橘及杜仲、松、杉、海棠花、樱花等花木,遍布山野,不可胜数。尤以千亩葡萄园蔚为壮观。到此游览,既可尽情欣赏生态自然景色,了解生态工业园的内涵,又能参观花树缭绕的窖酒生产车间,看到传统的窖酒生产工艺,了解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。进入千亩葡萄园,更能领略气势恢弘的庄园文化,幻想葡萄美酒的芳香。

 


  云湖山 ----高峡流云
   省级风景区云湖山位于黔、滇、桂三省(区)结合部。鲁布格水电站建设时期,这里曾是日本、德国、挪威等国专家的驻地,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到水电站视察工作时曾在此住过。如今这里已初步形成了集休闲、娱乐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旅游点。
   观云山雾海,赏日月同晖,是云湖山最大的特点。
   清晨,沿着乡间小道来到云湖山顶,举目望去,圆圆的、红彤彤的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来,然后光芒向四周扩散。这时,脚下雪白的云雾布满每一个山间,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白茫茫的云海,一眼望不到头,绵延数十里,偶尔有一两个山头露出,也只能隐约的看到几棵树梢,宛然一幅刚出炉的名家画卷。
   到了最高处,眼前极为开阔,体会到了云的景致能称为“云海”的妙处,只见汹涌不断的云雾渐渐地加快了腾越的速度,一个个高高的山峰成了云中孤岛,天空先前是鱼肚白,渐渐的开始泛红。弥漫的云海早已把深深的峡谷填满,头天下午到达时还清晰可见的河流、山峰、小镇以及闪闪的灯光都不见了,缓慢移动的云海稳笃笃的从谷底向上推进,青山翠峰便渐渐地隐入云里,沉入云海深处。当太阳由桔红变成银白色,天空的苍茫就与云海的苍茫接在一起。不一会儿,云雾渐渐下降,从山头到山腰一步步显现出眼前的峰峦、群山,云雾如纱似带,缠绕山腰,呈现出一幅奇妙无比的淡墨山水画。
   除了观云山雾海、赏日月同晖,云湖山还有以下看点:
   保存完整的彝族村寨和鲁毗彝族风情园。
   我国第一个向国外招标建设的鲁布革电站。深藏在云湖山山体内部300米处的,是被誉为“地下迷宫”的鲁布格电站地下主机房。机房顶部跨度达25米,4台发电机组的转子就在这座地下宫殿的大厅里飞速运转。
   亚洲第一输电斜塔。在云湖山风景区,不少游客看的最多,并认为最具神韵的,是一对钢骨铁臂的亚洲第一输电斜塔。那顶天立地的铁塔并肩伫立,朝迎晨雾晚送落霞,好似心与心相通、手与手相牵的一对恋人。
   高原深谷湖和小三峡。从云湖山顺江而上,就是鲁布革电站的库区,和人们所说的小三峡。原始深谷湖里,两岸峭岩突兀,参差嶙峋,形如流云飞渡,林木繁茂,苍翠葱茏,一株株雄壮黑黝的古树扎实地耸立在两边的峭壁上。树干四周树木丛生,奇花异草,深可没人。树丛里生长有血藤、红五加、巴岩香、白龙须、小黄草、四块瓦和兰草等数十种中草药和名贵花卉;生活着红腹锦鸡、黑腹锦鸡、猕猴、飞虎、獐子等珍禽走兽;谷底,山泉清澈见底,奇石遍地,瀑群泻天。

 

  泥凼 ----泥凼烟云
   泥凼景区位于兴义市南郊45公里的泥凼镇,包括何应钦故居和省级风景区泥凼石林两部分。
  1、省级风景区泥凼石林。
     泥凼石林呈东北--西南走向的长条形,长15公里,宽1-3.2公里,面积近6.7平方公里。石林单个石峰最高20米,一般高10米,最低8米。
   这里,集中型和散落型的石林与峰林相交融。其中的陇戛石林景观独特。与著名的云南路南石林相比,它有以下三个特点:一是林天透空,数万平方米集中成片的石林,酷似一座傲然挺立了亿万年的“石头城”;二是自然露面成林,酷似一群婀娜多姿的“少女”;三是石林刚健,细条、片薄、穿孔多,造型奇特,错落有致。一石之上,有“宫殿”,有“门窗”,可谓一石多景,步移景迁。石林中有六座石峰,浑然组成“山川”两字,神形兼备,大有使古今书家退避三舍之势;“擎天柱”、“倚天剑”、“佛后石”、“蘑菇石”亭亭玉立,“顽猴望月”、“寿龟登天”、“群象争饮”栩栩如生;“将军出征”、“一夫当关”巍峨壮观;“姑嫂情深”、“醉翁踏月”、“采药老人”维妙维肖。
   石林旁有白马洞,深五百余米,钟乳石晶莹洁白,层层有景。
   登马路坡观赏天际日出,一览变幻多端、辽阔澎湃的桂北云海,又是一番景象。

 


  2、何应钦故居。
     何应钦故居是代表中国战区接收日本投降的何应钦先生成长地。故居保存了300多件与何应钦有关的实物、图片、书法等藏品,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物研究价值。何应钦故居有两处:一处在泥凼街上,一处在距泥凼1公里的风波湾。泥凼故居由前厅、两厢及正厅构成四合大院,均一楼一底。院中天井用石板镶嵌。院内石雕木刻图案多达百余幅。刻在窗下石裙板上的“鱼跃鸢飞”四字最为引人注目,其书为行书阴镌,每字约60公分见方,书法游刃如龙、俊迈洒脱,刻艺深浅得宜、洗练细致,堪称书法佳作。故居前临桂北丘陵,千山万壑,浩瀚无垠。民间传说这千峰万岭,好像百万雄兵,后面大山犹如统兵大将,何氏故居为将台,称之为“大将点兵”。
   风波湾故居占地10余亩,依山势筑石为堡,堡内、石垣上设有炮口枪洞,遇有攻击,可依堡自守。石堡易守难攻,沉稳坚固。堡内建筑由正厅、两厢、花园、鱼池等构成。正厅面阔五间,长30米,硬山木结构,三层三重檐。门窗、柱础采用透浮相间的中国传统雕刻手法,刻制诸多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、狮虎龙凤图案,既典雅庄严,又富贵美观。柱础上刻梅兰竹图案,宛如一幅幅水墨丹青,其手法之高,堪称山区石雕杰作。檐下垂瓜柱,又如红灯高悬,使整座建筑更加艺术化。故居立柱往上加高过两次,意为节节高升。

   间歇泉----明月清泉
   郑屯间歇泉景区地处马岭河峡谷-安龙招堤-万峰湖三大景区的中心地带,位于方圆108平方公里的坡岗喀斯特植被保护区腹地,以一泓常年不浊随地球自转而出水量变化的泉水而得名。这里生态环境优美,地质地貌独特,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是聆听天籁之音、感动万物之灵的天赐田园。间歇泉景区始建于2002年3月,经过科学规划和恢复民居故貌,成为风景宜人的休闲、度假的乡村旅游地。景区内有:昭示天意的间歇泉、神秘深邃的犀牛潭、醉态可掬的摇头石、悟道悟心的神树堡、权力象征的天印山、寻觅历史足迹的营盘山、记录布依族历史的王氏宗祠等景点。景区内有体现布依族文化的“糠包广场”,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宝葫潭、水车、钓鱼池、布依族农家旅舍和布依族风味的美味佳肴“九缸钵”等人文景观、原始生活与自然风光。

 


  鲤鱼坝 ----风情田园
   鲤鱼坝苗族风情村位于兴仁县屯脚镇境内,距县城15公里,交通方便。鲤鱼坝苗族风情村以苗族民俗风情为主题,已形成融时尚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于一体的文化主题旅游产品。
   鲤鱼坝之美,在于湖光山色、田园人家、苗家风情。
   村寨紧依鲤鱼湖畔。布依族寨、苗族寨星罗棋布,田园风光清丽,民族风情浓郁,融山、水、林、湖、田园等自然景观与浓郁民族风情于一地,风光秀丽、环境优雅,别具情趣。
   鲤鱼湖畔居住着原始淳朴的200余户千余口人的苗族同胞,其服饰、首饰、拿绣工艺品及独特的生活习俗,体现了苗乡文化的古朴淳厚和多姿多彩。鲤鱼苗族服饰比较统一,特别是妇女都装束着绚丽的服饰。鲤鱼苗族服饰充分使用精巧纺织和刺绣、蜡染等技艺,成为一株常开不败的民族文化奇葩,其中开发成民族工艺旅游产品的苗族手工拿绣领带畅销海内外。

 

  
        放马坪 ----江南塞外
   放马坪位于兴仁县下山镇,距县城24公里。这里风光旖旎,有天然草场21000亩,天然林7490亩,素有“江南塞外”之称。草场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陵过渡的斜坡地带。
   到放马坪,一看草原风光。21000亩的天然草场,天高云淡,风轻草绿,虽是南方,却仿佛置身塞外草原。令人惊叹叫绝的是,草场中还有一个天然湖泊--洗马塘。在蓝天下,湖水幽蓝一片,仿佛是镶嵌在山顶草原上的一面明镜。
   二是访古。马乃屯古营盘遗址位于草场东南,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马乃屯古营盘遗址地势高峻,四周为悬崖峭壁。清初,马乃土司龙吉兆率众在此依山就势垒筑石墙,建立营盘,使其成为一座攻守俱佳、屯兵上千的反清大本营。
   距草场4公里,有马乃天坑,是一个天然竖井,上口约200米,深达486米。
 

 


  招堤 ----龙城荷韵
  招堤景区位于安龙县县城。清朝中叶以来,到招堤上赏荷,去陂塘海子泛舟,就已经成为游览安龙的一大乐事。安龙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十里招堤景区包含众多古迹,核心景点包括招堤、半山亭等清代古迹,以及十八先生墓、御校场等南明遗址。其中,招堤和明十八先生墓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 1、招堤位于县城东北面。这里原是一片水乡泽国,水面延绵10余里,俗称陂塘海子。清康熙三十三年(公元1694年),广东番禺人招国遴被委任安笼镇游击。他到任之时,正值雨季,亲眼目睹了陂塘水患,决心进行根治,造福于民,并捐出俸银2000两,亲率士兵、工匠开山伐石,挖土抬泥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,终于在海子中筑起一道长80余丈、宽8尺的石堤,解决了水患。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将此堤取名为“招公堤”,简称“招堤”。此后,历届地方官均以维修养护招堤为已任,或植柳栽桃,或修亭建阁,使招堤逐渐成为一处风景绝佳的旅游之地。
   清道光年间,兴义知府张瑛(即内阁大学士、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父亲)将招堤加高5尺,在海子中遍植荷花,在金星山上修建“半山亭”、“省耕亭”和“挹秀亭”,十里荷花的景观也因此形成。
  招堤的风光,历代多有吟咏。著名的诗章为张之洞《半山亭记》。道光28年盛夏,半山亭竣工,知府张瑛设席在这里宴请士绅,席中有人提议赋诗文以记其盛。11岁的张之洞呈上洋洋700余字的《半山亭记》,比喻博富,文藻华丽,写尽了招堤四时风光,颂读之下,四座惊叹,将他与初唐诗人王勃写的《腾王阁序》相互比拟,称为神童,传为千古佳话。
   2、南明遗址位于安龙县城新安镇。明亡以后,明朝的部分爱国将领和地方官吏,纷纷拥立明朝的藩王建立政权,以作为抗清的号召。1644年10月14日,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即帝位,建立“永历”政权。1652年南明永历朝廷迁至安龙,在此建立陪都。明十八先生墓因为埋葬南明永历小王朝东阁大学士吴贞毓等18位大臣和内官而得名。永历帝调集南方明军并联合大西军农民义军抗清,孙可望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并欲自立称帝,朝臣吴贞毓等奉永历命欲召李定国护驾。事泄之后,孙以“盗宝矫诏、欺群害良”拟罪,赐吴贞毓自缢并斩吴以下17朝臣,此即为南明史上著名的“十八先生之狱”。吴贞毓等18人殉难后,其家属及安龙百姓将他们合葬于城内西北隅的天榜山下。李定国率军至安龙护驾,建十八先生祠堂,永历帝亲题墓碑。清康熙年间在墓后树林;道光二十九年(1879)兴义府(今安龙)知府张瑛建多节亭、虚舟;民国五年(1916)南笼县(今安龙)知事洪寅于墓前建石牌坊;光绪九年(1883)和民国二十八年(1939)先后两次凿刻摩岩。1980年,贵州省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十八先生墓,并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   现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的南明行宫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,主体建筑物6栋,分为正殿,左、右朝房,钟、鼓楼,门楼等,共有两块庭院。

 


  双乳峰 ----大地圣母
   双乳峰景区位于贞丰县者相镇,距黄果树景区车程约1.5小时。峰顶海拔1265.8米,高出地面150多米,占地40公顷。据地理学家考证,像这样丰腴、硕大、协调、逼真的双乳山峰,在中国绝无仅有,其他国家也没有类似发现,堪称“天下奇观” 。 
   双乳峰是喀斯特的峰林绝品,是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。这里的布依族群众一直把它当作“大地母亲”和“生命之源”来崇拜,一些善男信女到山下去烧香膜拜,求子、求财,求平安。从观峰亭角度看,像是20芳龄的双乳;顺着公路往前一华里看,像40岁年龄的双乳;再往前一华里,看上去就像是60岁年龄的双乳。同时,随季节的变化,双乳峰的质感也呈现不同。真所谓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。在观峰亭旁立有“天下奇观”石碑。石碑上刻有一联:“哺云哺雾哺日月,养精养气养天地”。伫立石碑旁观双乳峰,如圣母腾在九天高空,云环雾绕,时隐时现,为她罩上道道光环,使双乳峰更加神圣、庄严、肃穆。

 

  三岔河----碧水丹枫
  三岔河景区包括三岔河风景名胜区和纳孔村两部分。这里地处贞丰县中部者相镇,距县城18公里,距天下奇观“双乳峰”3.5公里。
   三岔河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、省级风景名胜区。该景区由山、水、林、石、洞、岛、峡和谐搭配而成。湖面50公顷,库容370万立方米,湖面海拔1134米。三岔河由那摩、者坎、纳孔三条河交汇而得名。
   三岔河是枫树的王国,山上山下,湖边岛上,处处皆有粗大或修长的枫树。湖中小岛长满枫树。秋天枫叶由绿变红,游人置身于这一片森林湖水之中,信步徜徉,荡舟水上,眼见青山映绿水,绿水染红枫。特别是深秋霜降之后,“看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”,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,宁静久远、充满诗情画意。
  纳孔村是一个布依族村寨。村民沿三岔河湖畔筑居而住。纳孔的布依族民居始建于元代,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。“纳孔寨”意即“拱门田之寨”。寨子筑于凸起的山丘之上。村寨三面青山怀抱,一面绿水拥岸,视野开阔,风和景明。布依农家掩映在一片绿树浓荫里,村前寨后有千亩良田,种有柑桔、桃李、葡萄、竹等经济林木,四季葱郁。开花时节,村落宅院园里的花木争辉相映,四野飘香,雀鸟啼鸣。纳孔村是布依戏的发源地之一,这里的语言服饰、文化习俗、婚丧嫁娶、生产娱乐、待客接物、节日庆典等承传于远古,传统而浪漫、古朴而纯真。比如“三道酒”(拦路、进寨、进门)、甩康包、竹筒传情、浪哨(谈恋爱)、八音坐唱、铜鼓舞、舞龙舞狮、布依花灯等等。纳孔村的布依传统节日丰富多彩,比较有特色的有“三月三”、“四月八”、“六月六”等。“六月六”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,根据黔西南州的法律,全州放假一天。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,十里八乡的布依人都要到三岔河纳孔来集会,举行对歌比赛等系列活动。

 

  北盘江大峡谷 ----壮峡千里
  北盘江大峡谷是省级风景名胜区。峡谷集峰林、溶洞、伏流、花滩、旋塘和原始森林植被于一体。既有长江三峡的秀丽险峻,又有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雄奇壮美。峡谷中有远古壁画、古城遗址等夜郎文化遗迹以及铁索桥、摩岩石刻、古驿道、布依村寨等景观,是“迂回曲折的画廊”和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”的再现。
   关(岭)兴(义)高等级公路上的北盘江特大桥,桥长486米、高388米,是亚洲同类桥中的第一高桥,展现了“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”的生动画面;从大桥上俯瞰大峡谷,给人“天沟地缝”的惊叹。大峡谷长近10千米、高近千米的斧削绝壁犹如波澜壮阔、气势磅礴的巨幅长廊壁画。特别是在雾气朦胧、烟云缭绕的时候,在北盘江特大桥上观看,大峡谷犹如仙境一般。

 


  24道拐 ----峰回路转
   “24道拐”位于晴隆县城西南1公里,古称“鸦关”。这里“雄、奇、险、峻”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,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,战略地位极为重要。“24道拐”最早由贵州省路政局修建并于1936年9月通车。1943年,援华美军司令部1880工兵营对该路进行改造。此后成为名震世界的抗战“史迪威公路”标志性路段。
   “24道拐”一年四景,绚丽纷呈。该路段直线距离约350米,垂直高度约250米,坡度约60度,全长4公里,有24道弯拐,以“S”型顺山形而建,蜿蜒盘旋至关口。从关下仰望,如巨龙欲腾升空,在关上俯瞰,似蛟龙逍游下山,其雄奇景致蔚为壮观,堪称公路建设史的杰出样板和中美两国建筑专家的杰作,也是当今世界上山区公路原貌保存最完整的公路之一。
   “24道拐”公路是抗日战争中国际援华军需物资运输的大通道,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。这里是中美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记录,现保留有“美军墙”、“美军车站”等遗迹。2006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 “24道拐”是理想的山区公路汽车爬坡比赛赛场。自2005年以来,成功地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“重走抗战路”自驾汽车爬坡赛、泛珠江三角洲汽车集结赛贵州分站、“体育彩票杯”史迪威公路--晴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。2007年7月举办了“中国首届史迪威公路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汽车爬坡赛”。

 

 
  松岿寺 ----烽火驿道
   一条古驿道从普安县城城北经窝沿过崧岿,到白沙古驿,再由白沙翻老鹰岩到花贡过阿都田、毛口驿、打铁关进入六枝境内的郎岱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崧岿寺,恰好座落在这条古驿道的中段。位于普安县城北部15公里罐子窑镇的崧岿山。沿山古树遍布,高大参天,古寺掩映其间。崧岿寺占地面积24400平方米,建筑面积671.95平方米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,清、民国不断增修,总平面呈长方形,依山就势而建,错落有致,现存建筑有正殿、东厢房、西厢房等。现在的松岿寺,古树参天,寺庙掩映其中,观之,甚有宏阔壮观之气魄。200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   秦汉之际,就有夜郎先民铜鼓山人广开古驿道,贯于普安之境,秦为开拓“西南夷”修“五尺道”,入云南过贵州,是否在普安留下遗迹,已不可考,汉派唐蒙入史夜郎,据《史记*西南夷传》,唐蒙都尉曾“发巴、蜀卒治道,自僰道指”,牂牁在北盘江上游,其修古驿道由云南至毕节,当经普安而过。从汉代始,各朝历代所修古道,在普安县蔚为大观,纵横达一千数百里之多,当为贵州之最。至今尚有许多保存完好。白沙至老鹰岩的古驿道、芭蕉关、烽火台,崧岿寺至江西坡的古驿道,都是其中的代表。
   白沙至老鹰岩段至今保存完好。山高岩陡,驿道盘旋,其坚固关“横山忽亘路忽断,老鹰直立峰之巅……”甚为壮观。更有白沙的烽火台,立于驿道之旁,让人联想当年驿马飞奔、烽火相传情景。白沙乡的卡子上、铁厂、半坡塘三处烽火台遗迹,都可观赏。半坡塘烽火台位于老鹰岩山腰,呈方形,高4,5米,宽3,5米,料石砌成,台西有石级通顶,台上筑有一灶,砌着烟囱,每遇军情,则燃粪闭灶,让青色“狼烟”冲天,与外界联络。十分壮观。

 


  燕子洞 ----燕语春色
   燕子洞位于册亨县距县城27公里的岩架镇洛凡村境内。洞深1500余米,由前后两洞组成。前洞名郭家洞,后洞名燕子洞。
   郭家洞为溶洞,洞内钟乳石林立,向贞丰方向延伸,长约7公里,向燕子洞延伸长1.5公里。郭家洞岩壁上绘有土红色崖画4处,最大一组1.1平方米,为符号形文字,字体至今未能破解,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朱绘符形文字,距今1000-2000年。这是古代符形文字在黔西南州首次发现,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。
   燕子洞因洞内燕巢密集,洞口常年有成千上万燕子翩然翻飞而得名。燕子洞内大田河与纳梭河两条河流汇集,在洞前形成1000余平方米的小湖面,可供人们划竹筏、垂钓等。洞口绿树成荫,榕树蓊郁、榕根盘结;洞旁农舍几处,稻田千亩,一派田园牧歌景象。春光明媚时节,万千燕子在洞前空中嬉戏,与洞水交相辉映,成为金州的难得的一景。近年来,该洞以其奇特的自然风光,浓郁的民族风情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。

 


  卡法 ----红色印迹
   卡法是一个秀丽的布依族村庄,位于望谟县城南约50公里的纳夜镇。这里家家住在吊脚楼上,民族风情浓郁。贵州省的第一个中共军队党支部就建立在这里。
   望谟是黔西南红色文化的代表。红一军团、红八军、中共黔桂边区委员会都曾经在这里活动。贵州省的第一个红色兵工厂、第一所红色学校创强小学也建立在这个县的蔗香乡。望谟还是中共黔桂边区委员会的驻地。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,值得今天我们去追迹寻踪。
   1929年和1930年,邓小平、韦拔群等在广西领导的左江、右江起义,建立了红七军和红八军。1930年5月,红八军第一纵队司令何家荣,北渡红水河到望谟蔗香休整半年,成立了黔西南第一个农民协会。1933年4月,贵州省的第一个中共军队党支部,在纳夜镇的卡法村建立,牙永平任支部书记。1933年6月,中共黔桂边区委员会和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由广西移至望谟的板陈。卡法、板陈、蔗香一带,成为红色革命的热土。1934年11月,滇黔桂边区第一次党代会在板陈召开,决定将望谟作为革命活动的中心地区,成为根据地的组成部分。从此,望谟的革命活动从未停息。1937年组建抗日义勇军,1951年配合望谟县的解放,黔桂边委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。
   1936年6月,参加过广州起义的王为平在王海平的支持下,在板陈创建了贵州省第一个红色兵工厂,设有机件、枪筒、装配、子弹、菠萝弹等车间,被称为“板陈式”或“板造”的步枪,为根据地革命做出了贡献;1936年9月,贵州省第一所红色学校创强小学在板陈开学,设有国语、算术、公民、音乐、体育等,还教唱《大路歌》《开路先锋》进步歌曲。
   这里有许多红色传奇人物,深受群众爱戴的卡法连队连长牙永平,带领战士自力更生开荒种地坚持战斗,1940年7月,被国民党杀害在望谟县城的老榕树下,至死坚贞不屈;“贵州西路军水上纵队司令”王海平,从支持到参加红色革命,在红水河上游和南北盘江进行长期活动,成为红军根据地建立和黔桂边委的保护,1941年5月在广西柳州被捕,同月被国民党杀害于贵阳。在望谟县城的烈士陵园里,刻下了这些英雄们的传奇故事。
   望谟,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,红一军团约1万人于1935年4月16日进入望谟县境。各路红军毛坡、坡架、播东、羊架、拉磨等地过北盘江出境。在观及、羊架等地迎战阻敌三次,牺牲指战只26人,流散在望谟县境内有10多人。现还有红军坟、红军书写的标语等遗迹。

 

 
  贵州龙化石群 ----龙醒三叠
  贵州龙遗址位于兴义市区顶效镇绿荫村。贵州龙是生活距今2.4亿年前的水陆两栖爬行类动物。1957年5月,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在兴义顶效绿荫村发现该动物化石,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教授研究,命名为“贵州龙科贵州龙属胡氏贵州龙”。此后,科研人员在同一地区采集到大量贵州龙化石。同时还发现不少鱼类化石,经研究分别命名为“东方肋鳞鱼”、“贵州中华真鳄鱼”“兴义亚洲鳞齿鱼”等。
   现保存在州市有关部门的龙、鱼化石藏品近千件。1995年4月,经中国科学院专家鉴定,将其中226件定为国家级珍贵文物,其中有一级龙化石17件、二级35件、三级112件,二三级鱼化石62件。《光明日报》于同年5月27日头版头条报道,此后国内外许多广播、电视、报刊亦作了报道,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。
   贵州龙博物馆建在顶效的贵州龙遗址景区,占地11亩、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。馆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登月计划“嫦娥工程”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所题。馆内不仅陈列已经出土的各类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和岩石标本,而且还用图表模型和现代声、光、电技术,表现地质构造、地壳、古地理概况等种种地质现象、规律。在顶效绿荫村贵州龙出土量最多的山上,还将建立贵州龙现场科普馆、贵州龙化石遗址保护区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